欢迎光临江苏在线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

榜书倡导正大气象

5月18日,广州市书法家协会推出的“读懂广州 书写广州 建设广州——榜书作品展”在横渠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,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榜书再一次进入大众眼帘,对此,收藏周刊记者专访了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、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鹏程,他表示,榜书凸显的正大气象,是大国崛起国家形象的世界展示。

■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

展示一种大气磅礴的

书法审美风尚和时代精神

收藏周刊:以榜书为专题的展览,在广州几乎是第一次,当时您出于怎样的考虑,会想到从“榜书”的角度切入?

李鹏程: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,而榜书别具一格,有“文化瑰宝”的盛誉。与其他的书法形式相比,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大气磅礴、浑厚雄健。

我们举办榜书为主题的展览,一方面是身体力行推动榜书艺术的发展,向广大群众介绍和宣传榜书艺术,更重要的是致力于倡导一种正大气象的书法审美风尚和时代精神,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。可以说,“正大气象”是书法家的光明大道,也是大国崛起中国家形象的世界展示。

收藏周刊:您认为写榜书能考验书法家哪方面的素养?

李鹏程:榜书之难,难在其执笔、握管、身法、步法、遣毫乃至气息的调整与相互配合。写榜书要求书法家的素养更加全面过硬。创作时需要非凡胆气和对笔墨、格局的强大掌控力,胸中有大义,笔下有乾坤。一是立意高远,气度非凡。写榜书要重视个人品德和文化修养,要有字外功,单是写字是不够的。它既是书家品德和素养的表达,也是书家格局和功力的展现。二是万毫齐发,随方就圆。榜书是书法舞台的独角戏,一招一式,一亮相都让人一览无余无可矫饰。写中小字主要是使用腕力运笔,写榜书则主要使用臂力,要手、腰、腿等“多管齐下”,运用全身之力把握、驾驭手中之笔。

榜书之笔法有圆笔和方笔之分。圆笔,略带草情篆韵,微妙圆通,方笔古稚庄重,美于观瞻。应视榜书内容,融通书家得心应手之技法,随方就圆,才能够创作出 “挫万仞于笔端,合情调于纸上”的精品佳作。

艺术总是体现为对伟大时代的

精神把握与审美开启

收藏周刊:创新,对书法意味着什么?

李鹏程:创新是文艺的生命。对于书法而言,创新是保持其鲜活生命力的重要保证,是促进书法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。创新绝不是一蹴而就,必须要经过无数道“工序”,经受时间的检验方成。书法艺术绵延了几千年,历代书法家或多或少的也加入了自己对其的创新,但书法技艺的创新绝不是另辟蹊径的,而是要在继承中发展。

收藏周刊:要做好书法传承与创新的工作,作为书法创作者,应该怎么做?

李鹏程:作为书法探索者,首先要注重品德的修养,“书品即人品”,不仅要抛弃一些腐朽落后的理念,更不能让西方审美标准凌驾于中国书法之上,江湖丑书之所以到处流传,说白了都是功利主义和西化审美造成的后果,始终成不了大气候。作为有责任的书法工作者要顺应时代潮流,以弘扬中华民族“正大气象”的美学精神为己作,在内容与形式上大胆探索。艺术总是体现为对伟大时代的精神把握与审美开启。任何远离这一要求者,必将为历史所淘汰;而顺应这一新美学原则者,一定能够登高行远!

■统筹:李世云 ■采编: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

艺术顾问(排名不分先后)

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

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

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

许鸿飞 汪晓曙 卢德平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江苏在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5 by 江苏在线 js.gz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